,男,26岁,助理工程师,现任隧道公司江北快速路项目施工员,曾获公司20__年度“优秀共青团干部”、 20xx年度“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在今年的五四表彰中,获评为公司20xx年度青年岗位能手。
20xx年12月,来到隧道公司武锅路项目实习。初到工地时,和想象中的工作有些不同,这里没有朝九晚五的生活,没有周末的双休,只有钢筋混凝土。那个时候,他徘徊过、动摇过,但是没有放弃过。慢慢地,他开始适应了这种工作环境,也渐渐喜欢上了市政工程这个行业。当箱梁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时,他的身体是疲惫的,但心里却是自豪的,第一次有一种深深的成就感。
不久后,武锅路项目收尾完成后,他被调到了江北快速路八厂联防段项目,这一呆就是三年。他说:“在江北快速路的这三年,是我真正成长起来的三年。以前的我把现场管理工作想得太简单,后来越是熟悉,就越知道自己的不足。”
20xx年的汛期来得有些猛烈,不断上涨的长江水位让工程建设举步维艰。为了完成7.30节点目标,从最初的抛石、填砂到地基处理再到最后路基填筑,长达4个月的时间里,大家的神经高度紧绷,每天不分昼夜地同长江水位赛跑,生怕哪一步慢了就会被水位给反超了。白天忙着对前一天晚上进场的土方摊铺碾压,夜间轮流值班进土。为了防止土质不好影响第二天的回填,值夜班的时候,他强忍着“来势汹汹”的睡意睁大眼睛盯着,认真检查进场的每一车土。在如此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中,尽管每天都很辛苦,但他总是最有干劲的那一个。他珍视现场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困难,并从中积累经验、找到不足。现在的他,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得心应手,至少在遇到困难后,他再也不像刚来时那样等待解决的方法,而是努力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
在一次和领导交谈的过程中,领导问他:“你更倾向于搞技术还是施工?”他回答说:“我觉得是施工吧,因为在施工现场,我可以更直接更快地积累一些经验,这样更有利于我的成长。”随着自己对现场管理工作的熟悉,他发现自己不能偏科。回想起那一次的谈话,他领悟到,生产和技术本来就是不分家的,为什么就不能一边搞现场积累经验,一边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呢?从那之后,他对工作的认识变得不再狭隘,除了现场管理工作之外,开始学着写方案,做汇报材料,总结施工经验、整理QC成果等。在导师和同事的指导与帮助下,他的技术能力得到了提升。在这期间,他参与编写了QC成果《滨江地区高填方路基精细化施工》《研究水上围堰的新方法》,其中《研究水上围堰的新方法》获得了全国QC成果二等奖。
人只有不断发现问题并积极去解决才有可能继续进步和提高。正是因为这种不怕困难、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品质,从一开始的“半懂不懂”状态很快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施工员。他仍将继续奋斗在艰苦的施工生产一线,努力用双手去寻找自己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