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合同工资与实际发放工资不符,如何应对?

合同工资与实际发放工资不符,如何应对?

来源:微智科技网


劳动合同中的工资总额应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工资应以人民币形式支付,每月至少支付一次。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且不能发放给非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和个人。试用期工资不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合同约定工资的80%。劳动合同应包含劳动报酬条款,即用人单位根据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以货币形式支付的工资。

法律分析

从劳动合同签订的法律条款来讲: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工资总额的计算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根据。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

(一)计时工资;

(二)计件工资;

(三)奖金;

(四)津贴和补贴;

(五)加班加点工资;

(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我们先来看看《劳动法》和《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等对工资的规定:工资应以人民币形式支付,且至少每月支付一次。根据《最低工资规定》,工资在剔除加班工资和中班、夜班、高温、低温、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以及法定福利待遇等之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根据《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工资严禁发放给“包工头”或其他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和个人。而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试用期工资不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合同约定工资的80%.具体岗位、报酬、试用期限等未按上述要求表述清楚的,要及时说明并要求修订才可签订合同。

其次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的条款里包含有劳动报酬。根据《劳动合同法》释义的解释,劳动报酬是指用人单位根据劳动者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

拓展延伸

合同工资纠纷的解决方法

合同工资纠纷的解决方法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处理。首先,双方应该仔细审查合同条款,确保工资条款的明确性和一致性。如果发现口头和合同不一致,可以尝试通过协商解决。双方可以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详细讨论问题的根源,并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如果协商无果,可以考虑寻求法律援助,咨询专业律师的意见。律师可以帮助评估合同的有效性,并提供法律建议。如果纠纷无法通过协商或法律途径解决,可以考虑诉讼。在诉讼过程中,法庭将根据合同和相关法律规定作出裁决。总之,解决合同工资纠纷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选择最合适的解决方法。

结语

根据以上法律条款,工资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工资应以人民币形式支付,至少每月支付一次。根据最低工资规定,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合同中应明确工资条款,试用期工资不低于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合同约定工资的80%。合同工资纠纷可通过协商、法律援助或诉讼等途径解决。综上所述,合理解决工资纠纷需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并选择适当的解决方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五条 【违约金】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二条 【服务期】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五条 【未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等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