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窝中一次打5-8斤泥鳅,在熟窝中一次打2-3斤泥鳅。
生窝指的是一个月以内没有人用泥鳅打过窝的位置,要打重窝,所以泥鳅的用量多一些,效果才比较好;熟窝则是最近有人用泥鳅打过窝的位置,所以用量不用太多。
垂钓过程之中泥鳅会有所损耗,特别是使用活泥鳅的时候,损耗量更大,需要补窝,以持续诱鱼。
知识扩展在补充泥鳅时,在不同位置的补充量也不同。在生窝初次打窝之后,每隔2个3个小时补充20到30条泥鳅。但若是持续有鱼口的话,可以延长一些,每隔4到5个小时补充一次。熟窝初次打窝后每隔1个小时补充10到20条,持续有口的话每隔2到3个小时补充一次。泥鳅属于腥味窝料,在冬季使用效果最好,还有红虫颗粒效果也不错。在炎热的夏季,最好用更清淡的,比如酒米。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怎么用泥鳅钓鱼
用泥鳅钓鱼的方法如下:
一、目标鱼种
泥鳅是鳅科小型淡水鱼类的统称,俗称鱼鳅、泥狗、钢鳅等,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喜栖息在淤泥底质的静水或缓流水中,事实上泥鳅也是很多掠食性鱼类的捕猎对象,例如在自然条件下黑鱼、鲈鱼、鳜鱼、翘嘴红鲌、狗鱼、鳡鱼等鱼类都会捕食泥鳅。
二、打窝诱鱼
1、生窝:生窝是指一个月内没人用泥鳅打过窝的钓点,对于这种钓点初次要打重窝,可一次性打5~8斤泥鳅,作钓时每2~3小时补20~30条泥鳅,若一直有口可改成每4~5小时补一次窝。
2、熟窝:熟窝是指一个月内用人用泥鳅打过窝的钓点,对于这种钓点可适当减少泥鳅用量,初次可打2~3斤泥鳅,作钓时每小时补10~20条泥鳅,若一直有口可改成每2~3小时补一次窝。
三、挂钩方法
1、背挂法:背挂法是泥鳅钓鱼常用的挂钩方法,具体操作是将鱼钩从泥鳅背部穿过并露出钩尖和倒刺,但挂钩时一定不要伤到泥鳅的脊椎,否则泥鳅很快就会死亡并失去诱鱼效果。
2、鼻挂法:鼻挂法是泥鳅钓鱼常用的挂钩方法,具体操作是将鱼钩从泥鳅类式鼻孔的位置钩入并露出钩尖和倒刺,这种挂法稍不留神就可能钩死泥鳅,原因是泥鳅太滑了不好操作。
3、尾挂法:尾挂法是泥鳅钓鱼常用的挂钩方法,具体操作是将鱼钩从泥鳅尾柄穿过并露出钩尖和倒刺,这种挂法最简单,但作钓时要注意放口,否则泥鳅不是被咬掉一半就是脱钩。
四、调漂技巧
1、钓浮:用泥鳅钓翘嘴、鳡鱼等中上层鱼类时建议钓浮,调漂时先重铅找底,然后半水带饵修剪铅皮直至浮漂露出2目以上,作钓时从30厘米深逐渐向下搜索鱼层,直至能稳定中鱼。
2、钓底:用泥鳅钓鳜鱼、鲶鱼等底栖性鱼类时建议钓底,调漂时先重铅找底,然后半水带饵修剪铅皮直至浮漂刚好能与水面平行,最后上拉浮漂直至浮漂露出水面2目以上即可作钓。
五、注意事项
1、泥鳅的适应能力超强,用泥鳅钓鱼尤其是用活泥鳅打窝会导致泥鳅在水域中疯狂生长,进而破坏水体生态平衡并影响其他鱼类生存。
2、泥鳅是掠食性鱼类的捕猎对象,用泥鳅钓鱼会导致掠食性鱼类急剧减少,没有掠食性鱼类的制衡就会导致整个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
3、泥鳅繁殖速度快且贪食,在与其他鱼类竞争食物等资源时往往处于优势地位,加之水域中泥鳅数量过多也会导致水质变得非常浑浊。
什么鱼吃泥鳅
用泥鳅进行打窝,主要是为了钓翘嘴、红尾、黑鱼、鲶鱼、鳜鱼等掠食性鱼类,因为泥鳅的蛋白质含量较为丰富,并且逃跑速度以及警觉性较差,对于掠食性鱼类的吸引力更大。打窝方法:选择鲜活,个体稍大的泥鳅,用白酒浸泡30分钟左右,然后放入水中,单次投放泥鳅数量较少时,多次补窝,每次投放15-20条泥鳅,每隔30分钟投放一次。
一、什么鱼吃泥鳅
使用泥鳅进行打窝,主要是为了钓翘嘴、红尾、黑鱼、鲶鱼、鳜鱼等掠食性鱼类。其优点如下:
1、泥鳅是一种小型淡水鱼类,身体细长,体型较小,蛋白质含量较为丰富,能够为掠食性鱼类提供更高的能量,因此泥鳅对于掠食性鱼类的吸引力更大。
2、泥鳅在水中的逃跑速度以及警觉性较差,容易被掠食性鱼类所捕食,因此掠食性鱼类更喜欢捕食泥鳅。
3、在用泥鳅打窝时,泥鳅会停留在窝点周围20-30平方米的水域,扩散范围不会很大,并且泥鳅会在水体的中上层部分活动,不断翻腾,从而吸引掠食性鱼类前来捕食。
二、泥鳅打窝怎么打
1、泥鳅选择
如果是使用泥鳅作为钓饵,一般选择体型较小的泥鳅(体型与香烟大小一般),有利于鱼咬钩。如果是使用泥鳅进行打窝,一般选择鲜活,个体稍大的泥鳅。
2、泥鳅处理
(1)泥鳅不进行任何处理,直接用于打窝。
(2)将泥鳅和甜玉米混合在一起,进行打窝。
(3)使用白酒浸泡泥鳅大约30分钟,等到泥鳅晕头转向之后,进行打窝。
3、打窝
(1)挑选好垂钓地点后,将处理好的泥鳅放入水中,窝点周围20-30平方米的水域即为适宜的垂钓范围。
(2)如果单次投放的泥鳅数量较少,需要多次进行补窝,每次投放15-20条泥鳅即可,每隔30分钟左右投放一次。
泥鳅钓鱼技巧
泥鳅钓鱼技巧具体内容如下:
一、泥鳅找窝
用泥鳅钓鱼,要区分生窝还是熟窝。生窝的意思就是从来没有用泥鳅打窝诱聚过的区域,第一次用泥鳅打窝;熟窝是过去的一到三个月内,已经用泥鳅打过窝了。
用泥鳅作钓讲究季节,一般用在7~9月比较多。每年的7~9月,有经验的钓友就会寻找水面大的水域,专门在河道、河流等水域,选择近岸蜿蜒、凹凸明显的地形,先放上2~3斤的泥鳅,观察一下是否有掠食鱼攻击泥鳅。
二、泥鳅布窝
1、打生窝
每隔3~4米左右,用水舀子打下1~2斤左右的泥鳅,人多的话就选择5~10个左右的区域,专人抛洒泥鳅,第一次扔20~30斤左右。如果只有1~2人,就选择3~5个区域抛泥鳅,第一次扔10斤左右。
然后每2~3个小时,用水舀子抛5~10条泥鳅,每次抛2~3次就可以了,每个抛窝的区域都这样补,一直到有鱼咬钩,就改为4~5小时左右补上一次就可以了。
2、打熟窝
熟窝,处理起来比较简单,用的泥鳅数量也没有那么多,选择2~3个抛洒泥鳅的区域,最好是以前抛洒过的窝子,相隔3~5米即可,首次抛上5~8斤左右泥鳅。然后每小时按照一次10~20条泥鳅,抛2~3次,一直到有鱼口,改为每2~3小时补上一次泥鳅就行。
三、抓口
一定要漂动就提竿,做到主动刺鱼,别担心主动提竿刺鱼会惊吓鱼群。
泥鳅打窝钓翘嘴的方法
泥鳅打窝钓翘嘴的方法泥鳅的准备、布窝、抓口及时、吃口的判断。
1、泥鳅的准备
泥稣是钓鱼的万能饵料,在选择泥鲋的时候不要买死的,尽量买活的泥稣,保鲜度高。
2、布窝
当钓点选好之后,做窝的时候初次做窝的话直接倒十斤,然后在平常的早晚间注意补窝,每次倒3-5斤即可,在钓的时候就要注意多补窝。
3、抓口要及时
一般类似或一般来说钓泥鳅的背鳍处效果最好,不仅容易挂还不会轻易甩掉,就不会出现有鱼口提杆时,只是鱼尾巴或者鱼头被咬烂却没有鱼儿上钩的情况,若是提杆没中到鱼,就要分析是否挂饵的方法有误,一般来说有三个原因。
提杆晚了,用泥鳅钓法,除了鲢鱼、鳜鱼一类以外,一般很少出现死口,所以看到钓竿杆稍被拉下水的时候就要迅速有力的提杆。
钩小了,不少人喜欢用细线小钩钓大鱼,在水中隐蔽性很好,但是钓钩太小的话,红尾的嘴部比较大,鱼口难逮,并且蚯蚓个头也比较大,容易把钩门给挡住。
钓竿过软过短,钓竿选用的不合理的话,过短或者过软在提竿刺鱼时力度不够也会出现问题。
4、吃口的判断
不管是夜钓还是平时垂钓,可以看竿尖点动的频率和力度来判断,若是轻微的点动说明鱼儿在追食,若是点动幅度变大就可以直接提杆很有可能是鲢鱼和鳜鱼中钩,而红尾和翘壳中钩的反应时竿尖直接下顿,一定要竿尖回弹之前提竿中鱼。
虽然泥鳅会拉动鱼线,但是鱼儿拉动的力度更大,发现鱼线移动异常就要及时提杆。深水漂钓浮时要钓钝一些,若是看到浮漂迅速有力的被下拉入水,就要及时提杆中鱼,钓钝一些中鱼几率会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