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法规定,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我国刑法没有规定串通销售非法商标罪,可能涉嫌该罪的行为被认定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立案标准是实害犯要求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
法律分析
一.根据刑法规定串通销售非法商标罪会判多久
1.并没有规定串通销售非法商标罪这一罪名,规定的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一十四条,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二.串通销售非法商标罪立案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我国刑法没有串通销售非法商标罪,此行为可能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本罪立案标准如下:本罪是故意犯罪,过失不构成本罪,是实害犯要求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拓展延伸
刑法视角下的串通销售非法商标罪分析与应对策略
刑法视角下的串通销售非法商标罪分析与应对策略涉及到对该犯罪行为的法律解读和应对方法的探讨。首先,从刑法角度分析,串通销售非法商标罪是指两个或多个主体之间达成默契,共同销售、交易非法商标的行为。这种行为违反了商标法的相关规定,对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造成了严重损害。针对这一犯罪行为,应采取综合应对策略,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提高司法效率等方面的措施。此外,还需加强对商标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公众对合法商标的识别能力,从而有效遏制串通销售非法商标罪的发生。
结语
根据刑法规定,我国并没有明确规定串通销售非法商标罪这一罪名,而是规定了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犯此罪的,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如果销售金额数额巨大,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和第十四条的规定,明知销售的商品是假冒注册商标的,且销售金额较大,将构成犯罪行为。因此,在应对串通销售非法商标罪时,我们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加强执法力度,提高司法效率,并加强对商标知识的普及教育,以有效遏制此类犯罪的发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9修正):第七章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第七十一条从事商标注册、管理和复审工作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违法办理商标注册、管理和复审事项,收受当事人财物,牟取不正当利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第七节侵犯知识产权罪第二百一十三条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9修正):第七章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第六十四条注册商标专用权人请求赔偿,被控侵权人以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未使用注册商标提出抗辩的,人民可以要求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提供此前三年内实际使用该注册商标的证据。注册商标专用权人不能证明此前三年内实际使用过该注册商标,也不能证明因侵权行为受到其他损失的,被控侵权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