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种观点: 根据民事诉讼理论和相关法律法规,关于当事人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依法解散、依法被撤销的法人可以自己的名义作为当事人进行诉讼 B.被宣告为无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自己的名义作为当事人进行诉讼 C.不是民事主体的非法人组织依法可以自己的名义作为当事人进行诉讼 D.中国消费者协会可以自己的名义作为当事人,对侵害众多消费者权益的企业提起公益诉讼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选项A错误。《民诉解释》第六十四条规定,企业法人解散的,依法清算并注销前,以该企业法人为当事人;未依法清算即被注销的,以该企业法人的股东、发起人或者出资人为当事人。据此可知,被依法解散、撤销的法人,不能再以自己的名义作为当事人进行诉讼。 选项B正确。诉讼权利能力作为抽象的诉讼当事人的资格,它与具体的诉讼无关,通常取决于有无民事权利能力。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照样可以成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只不过其需要通过其法定代理人或者由其法定代理人委托的诉讼代理人代为实施诉讼行为。因此,被宣告为无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自己的名义作为当事人进行诉讼。 选项C正确。一般来讲,应当以当事人是否是所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作为判断当事人适格与否的标准。但在某些例外情况下,非民事法律关系或民事权利的主体,也可以作为适格的当事人。这些例外的情况主要包括两种:(1)根据当事人的意思或法律的规定,依法对他人的民事法律关系或民事权利享有管理权的人或组织。例如,破产程序中的管理人、遗产管理人、遗嘱执行人等;(2)在确认之诉中,对诉讼标的有确认利益的人或组织。例如,在消极的确认之诉中,原告要求确认他与被告之间不存在合同关系,此时要求原告是所争议的法律关系的主体,是与此类诉讼性质相悖的。 选项D正确。《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提起诉讼。据此可知,中国消费者协会可以自己的名义作为当事人,对侵害众多消费者权益的企业提起公益诉讼。
第3种观点: 关于法官在司法活动中如何理解司法效率,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A.司法效率包括司法的时间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和司法活动的成本效率 B.在遵守审理期限义务上,对法官职业道德上的要求更加严格,应力求在审限内尽快完成职责 C.法官采取程序性措施时,应严格依法并考虑效率方面的代价 D.法官应恪守中立,不主动督促当事人或其代理人完成诉讼活动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选项A.B.C说法正确。根据司法的理论与实践,司法效率强调的是司法机关在司法活动中,在正确、合法的前提下,要提高办案效率,不拖延积压案件,及时审理和结案,合理利用和节约司法资源。司法效率要求司法机关和司法工作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对法律负责,不断改进工作,迅速及时进行司法活动,在司法、诉讼的各个具体环节都要遵守法定的时限;同时,司法程序的设计还应当使当事人以最小的耗费利用诉讼制度。司法效率大致包括司法的时间效率、司法的资源利用效率和司法活动的成本效率三个方面。 选项D说法错误。在司法过程中,宜坚持“公正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法官在恪守中立的前提下,也应当督促当事人或其诉讼代理人完成诉讼活动。
第1种观点: 司法公正体现在司法活动各个方面和对司法人员的要求上。下列哪一做法体现的不是司法公正的内涵?() A.甲对社会关注的重大案件通过微博直播庭审过程 B.乙将本院公开审理后作出的判决书在网上公布 C.丙为辩护人查阅、摘抄、复制案卷材料提供便利 D.丁为暴力犯罪的被害人提供医疗和物质救助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根据司法的理论与实践,司法公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司法活动的合法性。合法性是指司法机关审理案件要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办事。不仅要按实体法办事,而且要按程序法办事。(2)司法人员的中立性,如法官的中立性。(3)司法活动的公开性。诉讼程序的每一阶段和步骤都应当以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看得见的方式进行。例如,应当努力实现立案公开,庭审公开、审判结果公开、裁判文书公开和执行过程公开(选项A.B符合)(4)当事人地位的平等性。一是当事人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二是平等地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行使(选项C符合)(5)司法程序的参与性。程序参与性又称为“获得法庭审判机会”,指那些利益或权利可能会受到民事裁判或诉讼结局直接影响的人应当有充分的机会富有意义地参与诉讼的过程,并对裁判结果的形成发挥其有效的影响和作用。(6)司法结果的正确性。适用法律时,事实要调查清楚,证据要确凿可靠,经得起历史检验;对案件的定性要准确;处理要适当。选项D是执法为民的体现,与司法公正无关。
第2种观点: 是的,司法公开是司法公正的必然要求。只有通过司法公开,才能让人民群众全程参与、监督和评价司法活动,增强司法公正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司法公开是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公开庭审、公布判决书等方式,让社会公众了解司法程序和结果的过程。司法公开是司法公正的必然要求,因为只有通过司法公开,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增强司法公正的可信度和权威性。首先,司法公开是保障人民知情权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司法公开,人民群众才能全面了解案件的情况和程序,包括起诉状、证据材料、审判记录等,以此来判断案件是否合理公正。司法公开也能够帮助人民群众认识到法律的权威性和司法机关的公信力,提高人民群众对司法的信任度。其次,司法公开也是司法监督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司法公开,人民群众才能对案件进行全程监督和评价,发现问题并及时反映给有关部门,避免司法机关滥用职权和违法行为的发生。司法公开也能够对司法机关的工作进行监督,促使其更加公正、透明地处理各类案件。司法公开有哪些形式和方式?司法公开的形式和方式有很多种,包括庭审公开、裁判文书公开、网络直播、新闻发布会等。其中,庭审公开是司法公开的核心形式,指的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开放庭审过程,让社会公众全程参与、监督和评价司法活动。而裁判文书公开则指的是把所作出的判决书、裁定书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布,让社会公众了解判决的依据和结果。网络直播则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将庭审过程实时直播或上传到网上供公众观看。新闻发布会则是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媒体记者前来报道和采访,向社会公众发布有关司法活动的信息。司法公开是司法公正的必然要求。只有通过司法公开,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司法领域中的监督和评价作用,增强司法公正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进司法公开工作,以实现更加公正、透明、有序的司法制度。【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判法》第二十一条 法庭审理案件应当公开,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其他法律规定不宜公开的;(二)当事人要求不公开,并经确认不影响公正审判的;(三)未成年人案件的审理程序和审理结果保密的。
第3种观点: 关于司法公正及实体公正、程序公正问题的理解,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司法公正是法治的组成部分和基本内容,是民众对法制的必然要求,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 B.追求实体公正,是我国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主要指努力发现案件事实和正确适用实体法律 C.程序公正包括当事人平等地参与、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及法官的居中裁判等,保证当事人受到公平对待 D.根据形势及效率需要,可在有关司法过程中将“类推”和“自由心证”作为司法公正的补充手段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司法制度中的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指司法权运作过程中各种因素达到的理想状态,是现代社会政治民主、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它是法律的自身要求,也是依法治国的要求,其基本内涵是要求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体现公平、平等、正当、正义的精神。 选项A正确。公正是法治的灵魂和核心,司法公正是法治精神的内在要求,司法公正是法治的组成部分和基本内容,是民众对法制的必然要求。其中,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 选项B.C正确。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实体公正,主要是指案件事实的发现和对实体法的正确适用,其中发现案件事实是正确适用实体法的前提,这就要求首先必须正确地认定案件事实。程序公正主要是指司法程序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当事人在司法过程中受到公平的对待。 选项D错误。司法应当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但必须坚持以公正为前提。“类推”和“自由心证”违背了法治精神,应当排除类推的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