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喜烧为什么蘸生鸡蛋
这是日本人的饮食习惯。不仅是寿喜烧,日本人只要吃牛肉就会蘸生鸡蛋,用的是无菌鸡蛋。
日本人吃火锅都喜欢敲一个鸡蛋,然后把牛肉放在鸡蛋里面蘸一蘸再吃。寿喜烧的牛肉裹上蛋液,由于牛肉是很烫的,裹上的蛋液会瞬间凝结,口感上更加鲜美。
饮食习惯不同,日本人的饮食习惯就很喜欢吃生食,而且日本生吃的鸡蛋是有一定要求的,都是经过严格检疫的无菌鸡蛋,不是一般的鸡蛋。
日式火锅,最有名的莫过于“寿喜烧”。这种火锅的锅底是用牛骨和酱油熬成的,味道上偏甜,吃之前先要打一颗生鸡蛋放入碗中,等锅里的肉和蔬菜煮熟后,控干捞出来再蘸着鸡蛋液吃下肚,这样吃除了添加鸡蛋独有的味道之外,蘸鸡蛋可以迅速为牛肉降温,同时也可以让牛肉口感更嫩滑。一层薄薄的蛋液包裹着牛肉凉爽入口,稍微嚼动两下则是热腾腾、香喷喷的雪花牛肉,反差萌简直逆天。
寿喜烧和火锅的区别
首先是在调味上。寿喜烧的汤汁里所加的味淋、日式高汤等等跟我们常用的调料,味道有很大区别。
其次是寿喜烧吃法。一个普遍的吃法是在碗里打一个可生食鸡蛋,菜要蘸着蛋液吃。又增添了爽滑的口感 ,又免得刚出锅的食物温度太高把人给烫了,可谓机智。
我觉得吧,光是看见鲜红的牛肉片在锅里缓慢的变褐,就已经是一件足够幸福的事。
由来:
古代日本人农忙时期没时间好好做一顿饭,就把自己用的农具,比如铲子锄子的扁平部分放在火上烧烤肉类,反正能吃饱就行。这就是寿喜烧的雏形,从它的日文“鋤焼き”也可窥见这一段历史。
明治时期,日本接触了西方文化。其他的不说,牛肉是普及到了百姓的餐桌上。烤肉吃得不过瘾,那就再加点其他的比如蔬菜什么的一起煮!超好吃!
寿喜烧是什么
寿喜烧是日本的一道菜肴,于火上烧烤肉类果腹因而得名,依地域不同,而有不同的配方与程序。寿喜烧又可称为锄烧。据说最早起源于日本古早年代,农人们于农事繁忙之余,简单利用手边可得的铁制农具如锄、犁的扁平部分,于火上烧烤肉类果腹因而得名。
典故:
由于佛教、神道等各种影响,西元765年,天武天皇旨禁人民食用兽肉。在德川幕府时期,一般不食牛肉,除生病进补或是除了因为有值得庆祝的日子而吃“寿喜烧”(有点类似于为了庆祝某件事物而吃红豆饭)。当时的寿喜烧的食材是鸡肉,所以又叫鸡素烧。直到明治时代,东京开始出现“牛锅”,被认为是文明开化的代表料理,这种牛肉火锅也开始风行起来,也就是现在的寿喜烧。
寿喜烧因为把肉放在铁板(锄)上烧烤而得名,所以又称“锄烧”,而汤底则分为清爽的关东风味与浓厚的关西风味,前者以柴鱼高汤为主,后者则加入了酱油、砂糖、甜料酒来调味,口味偏重,因此吃的时候要蘸生蛋汁,除了有降温效果外,也可以使肉质更加滑嫩顺口。对日本人来说,寿喜烧是极为地道的家乡料理,甚至有一首歌就叫做《寿喜烧》,不过,吃寿喜烧有一项规矩,那就是不能在有祭祀祖先或神像的房间里煮食寿喜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