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玉米是雌雄同株的植物,花序上的花分为雌花和雄花,且通常雌花和雄花不会在同一花序上。因此,在杂交实验中,玉米不需要进行去雄处理。相反,研究者通常采用套袋的方法来保护雌花,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2. 豌豆则是雌雄同花的植物,花朵中同时包含雌蕊和雄蕊。在自然条件下,豌豆通过自花授粉进行繁殖。
在进行玉米杂交实验时,通常需要对母本植株进行去雄处理。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自交,确保杂交实验的准确性。玉米是一种异花授粉作物,自然条件下会通过风力将花粉从一朵花的雄蕊传递到另一朵花的雌蕊上。然而,在人工杂交实验中,为了精确控制杂交过程,往往需要去除母本植株上的雄蕊。去除雄蕊的目的是为...
在杂交实验中,玉米不需要进行去雄处理,是因为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并且是异花授粉,这意味着它能够自花授粉。而豌豆需要去雄,是因为豌豆是雌雄同花植物,并且是自花授粉。如果不去雄,豌豆可能会自交,影响实验结果。
通常玉米是雌雄同体的植物,玉米有性杂交试验时,如果不进行套袋隔离,那么就会出现实验者不期望出现的杂交组合(本来实验者是需要A和A杂交,不套袋的话可能就会出现A和B杂交的现象)。袋口为朝下也是为了防止出现不需要的传粉。
在该杂交实验中,后代出现了白化苗,说明亲代控制正常苗的基因组成不是纯合的,含有一个控制白化苗的基因b,这样,其后代个体中绿色幼苗的基因组成就存在两种情况:BB或Bb.如图所示:故答案为:(1)胚乳; (2)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3)bb (4)BB或Bb点评:玉米的白化苗对玉米自身来说...
其具体步骤为:①纯种有色饱满玉米与纯种无色皱缩玉米杂交得F1;②取F1植株10株与无色皱缩玉米杂交(测交);③收获后代种子并统计不同表现型的数量和比例.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①若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则所得后代四种表现型比例符合1:1:1:1;②若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
(1)由以上分析可知,F2中有色:无色=3:1,饱满:皱缩=3:1,所以每对性状都遵循基因分离定律.(2)因为玉米粒色和粒形的每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均为3:1,两对性状综合考虑,如果符合自由组合定律,F1自交后代分离比应符合9:3:3:1,但本题给出的数据不符合9:3:3:1,因此上述两对性状...
按照图I中的程序得到F2代后,对植株进行病原体(感染)处理,选出表现型为矮杆(抗病).(4)两个纯合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到F1,F1的基因型是DdRr,F1自交得到F2,F2是D_R_(高杆抗病):ddR_(矮杆抗病):D_rr(高杆不抗病):ddrr(矮杆不抗病)=9:3:3:1...
(1)若第五组实验紫色×紫色的F1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12:3:1,则符合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即(9:3):3:1,因此可据此推测F1籽粒的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F1代基因型一共9种,其中紫色的基因型有6种、黄色的基因型有2种、白色的基因型有1种.第四组实验黄色×黄色...
如果是雌雄分离的植物,可以人工去雄,如玉米,可以在抽雄花粉未成熟的时候,人工拔蓼去雄。如果是雌雄同花的植物,少量的时候,可以人工操作去雄,在雄蕊未成熟时,剥开花被或颖壳,用镊子拔除雄蕊。大量有性杂交的时候,就应该使用“三系配套”或使用药剂抑制雄蕊发育的方法了。